个人简介:崔志富,伟德BETVlCTOR1946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2018级博士研究生,师从赵小玲教授。专注于开展家禽分子育种相关课题研究,主持四川省科技厅苗子工程重点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级科研项目6项;累计发表SCI论文9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累计影响因子为21.8,单篇最高影响因子5.201,获校级优秀研究生、校级优秀毕业研究生、国家博士奖学金、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等多项荣誉奖励。
守求学初心,踏筑梦之旅
2018年,硕士毕业的崔志富原本计划通过人才引进入职家乡某事业单位,但对科学研究事业的向往与不舍使他迟迟无法下定决心。经与硕士指导老师朱庆教授的几次谈心后,最终他决定追寻初心,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勇攀科研高峰。
博士期间,崔志富如饥似渴地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了解专业前沿动态,更新专业知识储备,苦练学习实验操作技能,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这为他申请出国深造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020年8月,崔志富通过国家公派留学基金委资助,成功获得前往德国波恩大学联合培养的宝贵机会。但因当时国外疫情局势极度严峻,这让他一度准备放弃出国留学的机会。2021年4月,随着疫情逐步可控,国外导师多次发邮件问候并鼓励他前往求学。经深思熟虑之后,崔志富决定珍惜这次宝贵学习交流的机会,踏上了出国筑梦之旅。目前,他正就读于德国波恩大学,师从Helga Sauerwein教授,从事乳源外泌体调控肠道免疫和肠道菌群重塑的分子机制研究。
乘风破浪,勇毅前行
初到德国时,崔志富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很不适应,学校食堂受疫情影响停业,他只好在每天下午结束实验后,立即赶回住所做晚饭和次日的午饭。对德语的零基础和英语口语的不熟练更是让他处处受阻,手机卡、信用卡等生活必需物的办理以及出行等日常琐事都极为不便,但崔志富一直觉得办法总比困难多——在两个和他一同赴德学习的川农同学的陪伴与帮助下,困难都被一一化解。“因为我们博士都应该具备克服困难和适应不习惯的环境吧。”崔志富笑着说,“正如艳阳高照是一种过法,但阴雨连连未尝不能埋头赶路,在挺过风雨后回首,才更能发现生活的美好。”
从蛋鸡到奶牛,研究领域的不同也是摆在崔志富面前的现实困难。崔志富至今仍清晰的记得与国外导师Helga Sauerwein教授初次见面时,面对导师侃侃谈及奶牛生理和免疫方向各种概念、技术,自己却哑口无言,十分窘迫。于是他默默为自己打气,从零开始学习奶牛的基本知识,在两个月的刻苦努力后,再次面对导师关于新领域的提问,他终于能够对答如流。崔志富说:“要想活出梦想的自我,逃避妥协是不可行的。我觉得每个博士都会有压力——学术压力、毕业压力,但压力总是要处理的,调整好心态再次出发就好了。”在川农时跟着同学一起打球,和实验室的师弟去健身房锻炼;在德国时去莱茵河边吹风,去公园晒晒太阳,感受同一片蓝天带给异乡游子的慰藉。无论是出国前禽类实验一次次失败后重头再来,还是在异国他乡开始一段新的研究之旅,面对种种挫折,崔志富都会及时调整自己。
科研路漫漫,兴农梦未改
“兴中华之农事”“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川农大精神”时时刻刻提醒着崔志富要永葆科研初心,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在一次蛋鸡解剖试验过程中,他发现蛋鸡脂肪肝较为普遍,这可能会给养殖业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于是立即主动向动物医学院舒刚副教授请教,并在舒老师指导下以《中草药提取物丹参素和红景天苷对蛋鸡肝脏损伤的修复作用及饲喂效果研究》为题申请并成功获批了四川省科技厅苗子工程重点项目。该项目通过体内和体外试验,探明了中药提取物丹参素和红景天苷对蛋鸡肝脏损伤修复作用的分子机制,这一研究成果现已被推广应用于生产实践,有效提升了蛋鸡养殖效益。崔志富认为,“科学研究于我而言,最大的意义在于勤于求实,勇于探索,甘于奉献,报效祖国。每次取得的新的研究成果,我都会尽力将其发表在TOP期刊上,让更多人为中国的科技创新点赞,也是报效祖国的重要体现”。以踏实苦干为舟,用匪伊朝夕的时光作桨,崔志富正努力争取自渡到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