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杨淞教授团队在大口黑鲈环境适应性研究中取得多项新进展
作者:刘 巧 审稿人:dwkj 发布日期:2022年08月11日 点击数:

大口黑鲈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因其刺少,鱼肉品质高,深受消费者喜爱。随着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的成功,大口黑鲈产量逐年提高,2021年年产量已超过60万吨。但大口黑鲈养殖过程中极易收到水体中波动溶氧的影响,严重时会造成低氧胁迫对产业造成巨大影响。

近日,学院杨淞教授团队以四川农业大学为唯一通讯单位在国际知名期刊《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IF=7.129,中科院Top期刊),发表了题为《Metabolic response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mechanism of adaption to hypoxia in largemouth bass (Micropterus salmoides) under intermittent hypoxic conditions》(间歇低氧条件下大口黑鲈代谢反应为探究其低氧适应机制提供新思路)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为了解大口黑鲈适应低氧环境提供了基础资源及新的见解。该研究利用间歇低氧暴露(IHE)模式,模拟自然水生环境中溶氧不稳定,波动大的特点展开。研究发现,IHE显著增强了大口黑鲈低氧耐受能力,其失去平衡的临界溶氧值较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全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差异表达的mRNA主要富集在PPAR、脂肪酸代谢和脂肪酸降解等信号通路。结合生化指标分析,IHE促进大口黑鲈肝脏糖异生、乳酸代谢及脂肪酸氧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IHE可以通过调节大口黑鲈去除厌氧代谢副产物的能力及代谢底物的选择来提高耐低氧能力,其结果也为解决大口黑鲈在集约化水产养殖中重要胁迫因素—低氧,提供了新的见解。

该研究论文以赵柳兰副教授为第一作者,2020级硕士研究生颜浩骁为共同第一作者,杨淞教授为通讯作者。此外,研究团队最近还在大口黑鲈基因组以及低氧胁迫促进大口黑鲈血管新生上取得新研究成果,成果接连发表在《Scientific Data》(IF=8.501,中科院2区期刊),《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IF=4.622,中科院1区Top期刊)。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农业大学双支计划等项目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ecoenv.2022.113957

https://doi.org/10.1038/s41597-022-01601-1

https://doi.org/10.1016/j.fsi.2022.08.007